Copyright © 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人工心脏研究所是以人工心脏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为重点,以人工器官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为临床治疗服务为宗旨的科研创新团队。致力于研究人工内脏器官的设计、制造、评价等相关的理论及科学技术问题,侧重于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人工器官;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磁悬浮、特种电机,流体力学等相关学科领域,与高科技企业战略合作,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既注重合作共赢,又充分发挥各自专长。
1.学科建设
以人工心脏为代表的植入式有源医疗器械属于典型的集生物医学、流体力学、机电一体化、电磁学、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研究所已有人工心脏、流体力学、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指导教师和专家,指导在读研究生4名,分别进行与人工心脏相关的传感器、电机控制、血液循环系统体外模拟装置、流体力学相关方面的研究。在以科研为主导的背景下,研究所积极带动本科生教学和参与科研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重点项目1项。
2.研究方向
(1)人工心脏装置和系统
Ø 微小型永磁直流电机及驱动设计
Ø 可伸缩式结构设计
(2)心室辅助血泵核心技术
Ø 人工心脏可穿戴无线传能系统
Ø 人工心脏生理控制器
(3)计算流体力学
Ø 大涡模拟在人工心脏上的应用
Ø 人工心脏血液相容性模拟技术的研究
(4)血液相容性
Ø 血液机械损伤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
(5)生理相容性
Ø 集中参数计算机模型
Ø 复合式人体循环系统实验台
3.研发团队
研究所目前有特聘教授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以及讲师1人。在中组部“千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陈琛教授的带领下,于2011年6月组建了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现有“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电机医工双博士徐博翎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计算流体力学领域专家吴鹏博士和磁悬浮和机电一体化专家尹成科博士。现有实验助理两名、在读研究生4名。
4.研究成果
目前,研究所已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并且,已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完全磁悬浮技术的当今最新一代人工心脏的原型样机。样机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的防溶血性能,达到目前国际上各类人工心脏动物试验的最好级别。同时,显著缩小了尺寸,成为世界上最小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这标志着我国人工心脏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国家总理温家宝、科技部万纲部长、江苏省李学勇省长均在苏州调研期间详细了解该团队完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的研发进展,并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肯定。